浙江省礦業協會會長湯文權說,在海外開礦的浙江企業已經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高企
的原材料價格讓很多制造型企業繼續尋找穩定的資源供應渠道。“目前已經有上百家浙江企業在非洲、南美洲、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開礦。”
買到富礦不是件容易事
由于國內現貨礦價格遠遠高于長期協議價,溫州中德公司受國內一家鋼鐵公司委托,最近前往澳大利亞收購一座鐵礦石礦場,然后將開采出來的鐵礦石運回國內作為原材料,預期這筆收購能給企業每年降低約25%的鐵礦石采購成本。
“原本以為只要把這座礦場的勘礦權(也稱采礦權)拿到手就萬事俱全,后來才發現這是件細活,稍不留神就會犯下大錯。”楊俊然說,他聘請了澳大利亞當地一家地質勘查機構去分析一座鐵礦石礦場的儲量,訂做不銹鋼,可這家機構出示的數據和此后其他調查公司出具的數據相差很遠。
“這也是很多初涉海外購礦的國內民企最先遇到的困難。”楊俊然說,后來他決定委托數家當地不同評級的地質勘查機構去調研分析該礦場的礦儲量與開采狀況,“如果他們數據都差不多,才能證明這個研究報告比較可靠。”
“境外購礦的首要風險,就是當地礦產資料不夠全、不夠詳細,真正資料只掌握在當地少數人手里。除非你在當地有很好的人脈與專業采礦知
識,才可能真正了解所購礦場的真實儲量與開采狀況。”諸暨安馳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響亮說,“一個礦的基本資料就有兩尺高,沒有專業知識根本看不懂!”
呂響亮擁有豐富的在澳買礦經驗,他透露,一個礦業公司下有好幾個礦點和一個選礦車間。礦企吸收外來資金的路徑亦各不相同,有的出讓礦點的股份,有的出讓選礦車間的股份。“如果你出資進入一個礦點,你的盈虧就和這個礦點牢牢綁在一起了。”
投資澳洲礦企審批嚴
西澳州政府駐華商務代表處首席代表莊彬俊說,澳洲礦企的經營模式多種多樣,許多有礦權的企業不一定開動機器采礦,比如兩個人湊了10萬元錢合伙辦一個公司,如果運氣好,花這點錢就能勘探到一個礦,他們就可向政府申請這個地塊的礦權。
據西澳州政府駐華商務代表處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私人企業投資澳大利亞在2.19億美元以上且所占股份超過50%的礦業項目,須報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批委員會(FIRB)審批。如果投資中有中國國資成分,哪怕僅投資1澳元也須得到審批。
不過,審批并不意味著不批。澳大利亞駐上海辦事處的一位肖女士說,近日FIRB不僅批準了中國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費利克斯資源有限公司,還同意武鋼入股澳另一家鐵礦石企業,只不過該礦區屬澳軍方,有待軍方的同意。
事實上,無論說法如何,擺在中國資本面前的門檻都是存在的。中國資本海外淘礦,必須充分了解當地市場的交易方式、稅法和監管法律,以及利益關聯方的價值觀和文化差異。